2025年3月22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于合川文悦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体育学院副院长唐念主持,汇聚西南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岸区篮球协会、重庆追梦人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天才足球俱乐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优秀校友代表,共同擘画体育人才培养新蓝图。
聚焦前沿:理念革新引领发展体育学院院长肖宇翔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牺牲周末时间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他强调,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社会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四新"建设号召,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统领,构建"产教融合、学训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运动技能传承者,更是具备创新思维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体育行业领跑者",肖院长的话语彰显了学院深化改革的决心。
精准把脉:现状分析与改革路径体育人文教育室主任郭浩副教授作专题报告,系统梳理2021版方案实施成效:通过1200余份师生问卷、30余家企业调研及5场专家论证会,形成涵盖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矩阵优化、实践体系重构等维度的改革建议。新方案将实施三大战略调整:
1.特色凝练:构建"社会体育指导+运动健康管理"双核驱动的专业体系,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2.课程重构:整合重复率达35%的课程模块,增设运动康复、智慧体育等前沿课程包;
3.实践强化:将实践学分占比从28%提至35%,推行"三阶递进"实践体系(基础技能-专项实训-行业顶岗)。
群策群力:跨界智慧赋能改革研讨环节呈现多元视角的思维碰撞:
高校视角:西南医科大学王定宣教授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开展行业需求扫描;重庆邮电大学王樱桃教授提出构建"课程超市",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特色模块。
行业声音:南岸区篮球协会何麟主席建议增设"体育赛事运营"微专业;天才俱乐部晏唯佳总经理提出共建"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学生考核。
校友心声:优秀毕业生杜志豪(现重庆市运动康复中心骨干)呼吁增加运动康复课程;在校生王德宾建议开设"体育新媒体"创新工坊。
破题攻坚:务实举措破解痛点针对"实习与考研时间冲突""校企资源对接不畅"等现实问题,专家团给出创新解决方案:
1.错峰管理:借鉴重庆邮电大学经验,将毕业实习与论文答辩整体后移至第八学期,设置弹性学分转换机制;
2.校友工程:建立"体育人才蓄水池",邀请优秀校友参与课程设计、实习基地建设及职业发展讲座;
3.产教融合:与追梦人体育共建"体育赛事策划工作室",引入真实项目进入课堂教学。
擘画未来: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肖宇翔院长在总结中强调,学院将建立"三方联动"持续改进机制:每季度召开校企联席会,动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体育人才成长档案"数字化平台,实现培养过程可追溯;探索"1+X"证书制度与课程学分互认机制。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改革进入深水区。通过整合政府、高校、行业及校友资源,学院正着力构建"需求导向、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正如肖院长所言:"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未来的体育从业者,更是体育强国战略的践行者与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