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工作 >> 社体专业 >> 详细内容
 
社体专业 >> 正文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行)
日期:2020-11-14 12:44:00  发布人:体育学院  浏览量:868


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学校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制订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进行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备课内容包括钻研课程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法上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规划教学活动。备课环节主要包括把握大纲、钻研教材、搜集教学资料、编制教学日历,设计教案(撰写讲稿)、开发课件、准备教具、实验预做等工作。

(一)备课环节基本要求

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个体关注与整体培养相统一,努力提高备课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广泛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尤其是网络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有关实际案例,了解本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注意吸收新思想、新信息,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充实、优化讲授内容。

(二)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目标设计

课程要求

 

掌握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按三维目标设计,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清楚与本课程有关的“先修课程”和“续修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钻研吃透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对习题的安排与解答等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适度拓展备课内容;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认识提高的潜在元素,寓于教案、讲稿之中。

教学重点

能够针对课程特点,在备课中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易混、易错内容),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

给学生推荐学习参考书;能够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搜集典型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已学课程情况,确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学习要求

针对本课程,收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能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合理设计或修订教案。

 

 

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易出差错或易疏忽的问题,采取设问、比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交流、指导研究、案例分析、操作实践等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手段

根据专业特点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结合互联网教学模式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教学手段改革创新。

教具器材

熟悉常用教具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教案设计中明确上课演示要用到的教具和器材名称。

案例资料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做到安排紧凑,突出实效。

实验试做

课前对演示性实验应亲自试做,对试做中出现的问题有原因分析和处置方法,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教学进度

教学日历

教学日历各项目完整,说明清楚,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教学日历学期第一周编写完成,经教研室主任和教学负责人审核后及时上报

教案

教案

教案规范、有特色、质量高;在讲课前全部撰写完成;新教师教案需要教研室或课程组讨论。

二、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理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方法恰当、气氛活跃、组织有序,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并有机融入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1. 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合理,重视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自由探究的意识,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4. 注重课堂管理,教学活动有序,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5. 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二)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教学态度

立德树人

课程教学导向正确;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育人意识明显。

教学管理

遵纪守时,严格课堂管理;讲课专注投入。

 

 

 

教学目标

授课对象

熟悉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因材施教。

知识目标

讲授新课前能准确、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展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能力目标

讲授新课前,能使学生明确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掌握的能力;上课前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展示。

学习提示

能够通过教学目标的展示,对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提出要求,对学生复习和预习给予有效指导。

 

 

 

 

教学内容

科学性

教学内容正确、科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实践性

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进性

讲课内容新颖,注意知识更新;专业课程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介绍给学生。

 

 

教学方法

多样性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性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时代性

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

学法指导

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指导,指导正确、有效。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自然、贴切,目的性强,能够温故知新,对本节课的内容、方法和理论阐述的思路有提示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新课讲授生动、完整,能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能通过双边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张弛得当。

归纳总结

课堂归纳小结清晰、准确,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解题的一般思想方法把握。

复习巩固

课后复习课或习题课安排合理、内容系统、重点突出;复习方式形式多样。

时间分配

能够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及要求,同时结合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讲授进程,做到内容紧凑,分配科学。

 

 

教学技能

教态

着装得体,亲切和蔼,举止文明;教态自然大方,为人师表。

语言

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清晰;语速快慢适中,肢体、表情语言得当。

板书/课件

有详细的板书设计,字体规范、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图表清晰、准确、美观,投影、幻灯等手段交互应用科学合理。

课堂管理

善于课堂管理,教学组织紧凑,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能全神贯注地认真学习。

 

教学特色

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教学艺术,应用自然、得体。

创新性

教学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人耳目一新。

 

三、作业与练习环节

作业与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作业与练习环节基本要求

1.教师与学生须明确作业与练习的目的,懂得作业与练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精心设计作业与练习项目,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力求内容精练,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3.布置作业与练习应目的明确、循序渐进、难易适度、数量适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对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4.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与练习应及时认真批改,及时认真开展讲评。

5.作业与练习的成绩,应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入学生课程最终成绩。

(二)作业与练习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依据

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与练习。

 

设计

类型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计算、阅读、口头、书面、实验、操作、调研和社会实践等多样化作业方式。

内容

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注意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

 

 

布置

难度

布置作业与练习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相呼应,循序渐进、难易适度。

数量

每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有所不同,每门课程每学期布置的作业与练习不得少于2次。

要求

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应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间提出明确要求。

 

批改讲评

批改讲评

作业与练习应全部批改或批阅,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反思。

成绩记载

成绩登记及时、准确,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之一。

四、辅导与答疑环节

辅导与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理论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辅导与答疑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授课效果。

(一)辅导与答疑环节基本要求

1.教师要正确认识辅导与答疑的重要性,认真开展辅导和答疑工作。

2.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安排辅导答疑,认真做好辅导前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的重点内容。

3.辅导时以个别答疑为主,对共同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在辅导答疑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充分利用各种线上手段开展辅导答疑,讲求实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辅导与答疑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内容安排

内容

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重点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注意查漏补缺。考前辅导答疑时,教师不得指定复习范围,泄露试题内容。

安排

事先安排好辅导时间、地点及次数,安排合理,计划性强。

 

组织实施

方法

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辅导答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答疑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和点拨。

五、课程考核环节

课程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业情况的主要方式,也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其明确学习的方向,同时帮助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课程考核环节基本要求

1.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所有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2.充分体现能力考核取向,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开卷考核、口试,或在线考核、课程设计(论文)、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考核手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创新导向、能力取向和综合素质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考核结果反哺教学,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促进教学良性循环。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二)课程考核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 量 标 准

考核组织

组织机构

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领导巡考,有专门的考务工作人员。

考核方式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规定,不得随意变更课程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点、考核性质和教学实际,以客观、准确检测学生知识、能力或综合素质水平为原则,合理安排多样化的考核手段。

命题

知识内容

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内容正确;各单元(章)教学内容的考查分值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比例相当,知识覆盖宽;题目难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目标层次及题型要求

题量适中,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题,又有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题;采用闭卷形式考核的课程,题型应多样灵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类题型分布合理;采用开卷、口试形式考核的应以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类题型为主,采用实践操作等形式考核的课程,应以综合实践类题型为主。

评分标准

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参考答案科学,客观题答案明确具体,主观题答题评分要点明晰;评分要点正确无误。

试卷编制

题型编排合理,答题说明清楚,有利于学生作答;图表符号清晰,卷面格式规范。

A、B试卷

A、B试卷内容构成比例一致,题型、题量及分值相同,试卷难度相当;同一门课程本次考题与上次考题以及A、B两套考题的题目重复率应小于10%。

命题审核

命题主体与方式多样化,实行教研室和二级学院审查制度,审查内容包括考试、考查试题以及评分要点;二级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认真履行审签手续,无“走过场”现象发生。

考核过程

闭卷形式考核

 考生应隔位就座;考生在60人以下的考场,应有2人监考;60人以上的考场应有3人以上监考;监考人员责任心强,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和考场规则,提前20分钟到场,做好考前工作:合理安排考场座位,指定考生按要求就座,检查考生有效证件;清点考生人数,强调考试纪律;监考教师无聊天、阅读、抽烟、背对学生坐在座位上、使用通讯设备以及擅离岗位等现象;考试结束后按时、有序收卷,现场纪律良好;巡考制度健全,校院两级均有巡考安排,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形式考核

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方案;严格执行考核方案,按规定完成考核工作;注重过程监控,保证考生独立自主完成考核。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注重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判定有依据并按规定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考核评分

根据考核方式与实际情况,由二级学院决定合理采用个人评阅、集体评阅、流水评阅、计算机阅卷等方式;严格按照评分要点及时评分,不随意更改评分要点;实践操作类考核,注重操作过程评分与操作结果评分结合。

成绩录入

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录入成绩;成绩录入准确无误。

分析归档

考核分析

任课教师能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答题情况,对命题质量、学情、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进行科学分析;对存在问题表述明确,成因剖析准确,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条件的整改性举措。

装订归档

课程考核材料按照学校规定装订并以电子文件形式归档;考核材料完整齐全、装订规范。审签环节规范,手续履行完整;装订好的考核材料统一交所在二级学院归档,按学校规定年限保存。

 

六、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实验(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验(实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获取与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实训)报告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实训)研究的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1.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有科学、规范的大纲,符合学校大纲要求。实验(实训)以下简称为实验。

2.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不得随意更改实验项目。

3.注重吸纳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新成果,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实验(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

有完善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教材

有统一的实验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及其配套教学资料;选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配套的统编优秀实验教材。

鼓励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课程标准自编特色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授课计划

按照相关课程进度制定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实验项目内容。

开课前排出实验课表,实验课表及时通知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

实验教学周历包括课程与教材信息、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课时数、开设时间等。

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

按规范摆放仪器,确保实验室干净、整洁。

所用实验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到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能满足所做实验要求;器件耗材准备充足。

新开实验

对新开实验和本学期首开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须按规定提前试做,做到精通实验内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及步骤。

学生准备

实验课前学生要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课堂

讲解示范

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做简单讲解示范。

讲解内容包含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使用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要求内容简洁,讲解准确,重点突出。

巡视指导

对学生要求严格,指导细致认真。

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须在场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检查

认真检查学生仪器使用状况、实验结果数据。

在巡视、检查过程中记录学生操作成绩。

教学组织

实验分组合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根据实验性质配备合理的指导教师数量。

实验操作

学生认真听讲,认真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并做好记录。

熟练掌握各环节操作技能要点,正确遵守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使用正确,结果、数据真实可靠,测量、记录数据仔细、真实、正确。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

学生按要求独立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撰写认真,实验数据真实,对实验结果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实验报告整洁规范。

教师批改

教师认真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作出有效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做。

课程考核

每门实验课程制定明确的考核方法,有科学的成绩评定依据和评分办法,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实验成绩

独立实验课单独考核,独立计学分。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应由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构成。

非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可单列实验成绩,并制定实验成绩考核标准,其实验成绩纳入该门课程的课程考核成绩中。

资料归档

教学资料

及时认真填写各种实验教学资料,资料完整、内容详实、规范。

教学档案

定期做好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归类整理,按时报送,及时归档。

 

七、实习教学环节

实习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

(一)实习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1.建设有专业对口、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的实习基地,二级学院各专业至少建有1个固定的实习基地。

2.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专业实习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保障与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

3.根据专业特点与实际需要,合理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或两者结合的方式。采用分散实习的,要切实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实习考核,确保实习效果。

(二)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实习准备

管理文件

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要求制定有实习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书和实习任务书。

实习基地

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与专业契合度高。

实习基地硬件设施齐全,工作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有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

实习基地周边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实习接待能力较强,食宿、安全等基本条件有保障。

组织动员

做好实习学生出发前的实习教学动员会,让学生明确实习内容、任务、目标及安全教育和纪律相关要求。

实习工作开展之前,对实习工作往返沿途交通情况等做出周密的安全防范预案。外出实习必须经过行政审批,集中实习须与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实习工作开展时,要对学生进行遴选,合理安排分组,实习各环节要做到阶段性目标明确、任务设计科学、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

师资配备

实习指导教师应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熟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生产过程和环节等方面知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

原则上1名专业教师指导实习学生不得超过30名。

实习指导

指导准备

带队教师提前熟悉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专业需求、吃住条件、办公学习条件等),做好带队实习准备工作 ,拟定实习实施计划和日程表。

业务指导

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切实履行带队和指导的职责。

对实习工作严格要求,加强对实习生的考勤、考核、管理、教育,全程指导并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协调、配合工作,妥善处理双方关系。

关心学生,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指导学生写好实习记录、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

基地配合

实习基地专人负责实习管理等各项工作。

实习基地合作双方职责明确、关系融洽、配合默契。

实习基地能按照实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开展技术讲座、工作报告、方法示范、技能培训等专业指导活动。

学生实习

实习纪律

学生实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和实习基地、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学生在实习工作时注意仪容仪表,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尊师重教,团结互助。

学生遵守严格的考勤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擅离实习点,遇特殊情况,能按要求完善请假手续。

实习环节

学生服从实习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守实习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项目。

实习报告

学生认真填写实习记录,并按要求完成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

实习效果

学生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增强。

学生在行业领域发展、学科专业知识、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收获明显,总体评价高。

单位评价

实习基地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实习工作中的学习态度、责任心、纪律性、业务水平、实习教学成效和实习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较高评价。

总结考核

分组总结

组织各实习队伍认真做好实习总结工作,完成实习总结、学生实习报告收集。

评优奖励

实习工作结束后能全面总结,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予以评优和奖励。

成绩评定

按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学院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实习成绩评定细则”。

实习成绩应根据学生的实习记录、作业、实习报告、考查成绩以及纪律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

资料归档

教学资料

及时、认真完成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总结报告等材料。

各项实习材料填写详实、完整、规范。

教学档案

档案制度完善,能够及时做好各类实习实践教学材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存档工作,并按规定的时间节点上交实习工作相关材料。

 

八、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基本要求

1.严格把好选题关,可以在以下方面确定选题:新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和探索;已有理论或技术的拓展;已有理论、假说或技术的新颖论证;已有理论或技术在新领域中的综合运用;生产一线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社会生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分析解决等。

2.注重与生产、科研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真题真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团结合作的精神。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形式如采用调查报告、文学艺术作品、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论文(设计)质量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4.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程化指导

(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

组织领导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工作扎实细致,有专人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按照规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召开指导教师培训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动员会,布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相关文件资料

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结合本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工作基本要求和管理细则,撰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各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表格信息填写规范、完整、准确。

指导教师安排

指导教师应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实验教师、管理干部、企业及行业人员等。

学院可聘请实习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双导师制。

每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数量≤10篇。

指导过程管理

学院过程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重点围绕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监控形式、内容、难度等方面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能严格履行指导职责,对选题、收集资料、提纲或问卷、初稿、修改稿、定稿、格式、指导答辩等环节进行指导。

选题管理

指导教师初拟选题报教学系,系主任按照选题要求进行初审,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返回指导教师修改,选题初审后,学院应组织集体审核选题。经学院审定后向学生公布选题。学院应保存好选题审查相关资料以备查。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但必须经过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若因工作条件、学生能力等原因确需更改,在开展第4周前由指导教师在系统平台内提出申请,学院审核,修改后的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及要求。

开题管理

原则上应集中开题,由学生阐明选题的学术意义、实践价值、该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初步观点和写作或设计思路。各二级学院应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成该选题的能力进行考察。

开题结束后,学生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按照学院具体要求在线填写开题报告相关意见。

中期管理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并合理安排中期检查时间。

中期检查应同时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对未按计划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督促。

中期检查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学生和指导教师根据各环节的进程和完成的进度,在系统平台内做好日常指导工作记录情况。

答辩过程管理

学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和专业教师代表5-9人组成。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人数设立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不包括答辩秘书),答辩组长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答辩分组时应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指导教师不参与指导学生答辩。

答辩小组应对学生答辩资格进行审查,首次检测文字复制比R>60%的学生,取消当年答辩资格,首次检测文字复制比R在30%~60%之间(含60%)者,须认真修改毕业论文(设计),并延期一周进行复检,复检的文字复制比R>30%者,取消当年答辩资格。

妥善布置答辩环境,提供必要的设施,营造良好的答辩氛围。

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完整、准确。

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三项成绩各自按百分制计算,分别由指导教师、交叉评阅老师、答辩小组给出成绩及评语。其中,“指导评阅成绩”占总成绩的60%,“交叉评阅成绩”占总成绩的20%,“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语客观,评分客观公正,登录无误。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能真实反映毕业论文(设计)水平,评定成绩主要看论文(设计)成果,也要考虑学生过程表现,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质量。

总结与归档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院应撰写工作总结,并分专业写出质量分析报告。

 

每个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材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初稿、定稿、详细查重报告等)装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并保留论文、设计电子稿);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分专业集中保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资料,保存时间应在5年以上。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成果质量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综合性,难度和工作量适当,保证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应一人一题,同一选题3年内不得重复。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综合选题,应使每个学生对选题有全面了解,并进行课题分解,在题目上加以区别,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

工程类专业选题应结合工程应用,原则上工科类专业研究论文型选题数量不超过全部数量的20%;理科类专业应结合当前科技、经济发展,侧重于理论和应用课题研究;经管、人文、艺术类专业选题结合社会实际的题目应占60%以上,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没有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找人代做,买卖毕业论文(设计)的现象,查重率控制在30% 以内。

原则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良率控制在50% 以内。

毕业论文(设计)立论、观点正确,论证严密,理论依据充分,引用的数据资料准确,结构完整,逻辑推理强,文字、图表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实践不少于5篇);文科、理工类专业论文不少于8000字,设计说明书不少于5000字;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4000个单词;艺体类专业论文不少于6000字,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500字。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另行规定,但不得低于学校的基本要求。

工程设计类题目要求结构和工艺合理,表格、插图规范准确,图样的绘制及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有计算机出图和手工绘图。以实验为主的工程技术类题目,论文中应有实验数据、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分析意见与结论,以产品开发为主的题目,论文中应有实物成果及性能报告,软件工程类题目论文中应有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及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等。

能力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运用知识、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外文应用等方面的整体综合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时能正确回答答辩小组老师提问,思路清晰。

 

九、本质量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11月13日印发

 


点击数:868收藏本页